冯小刚拍摄的电影《1942》已经上映了,虽说我没有去看过,也没有赶上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,但是我对那个年代并不生疏。那是个遥远的、现在没人相信的啃草根、吃树皮、甚至人吃人的年景,让人不寒而栗。如果不是冯小刚又把它给翻开来,又抖了抖,可能现在为数不多的生存者中那渐渐抚平的伤口可能已经愈合,那噩梦般的记忆碎片可能已成了云烟。
虽说父母亲都已经逝世多年,昔日父母不止一次对那段往事痛苦的诉说,都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灵深处。旱涝蝗汤是那几年压在老百姓身上永远迈不过去的坎。头一年肆虐的干旱和漫天的蝗虫吃遍了整个老百姓眼看到手的庄稼,颗粒无收的人们用原来不多的积蓄煎熬地度过了几个月艰难的时光,坚持不下去的人们陆续开始携家带口四处外逃,数九寒天,路边死骨不断,卖儿典妻时有发生。第二年春天刚刚发芽的嫩草被饥饿的人们疯狂的吃光了,粘苦不堪的树皮捣碎后也成了人们充饥的食物,那一年家里也少见炊烟无米下锅,爷爷带领全家外出西安逃荒要饭,路上难民不断,西安灾民到处充斥大街小巷,无奈继续西行,最后为了家里老少活命,把二姑卖给了当地,勉强维持了一家的活命。常年在外不是常事,最后又携家回走,到家瘦瘦如柴的爷爷命归西天,没有棺材,没有陪葬,捡了一个破席片把人卷了卷,连挖墓的人都没劲挖,将就挖了三尺把人草草入葬了。直到1973年父亲经多方打听才知道了二姑的下落,后来二姑千里寻亲,和奶奶相见,一家人抱头痛哭,生离死别的一家骨肉三十多年后才得以团聚,也圆了奶奶垂暮之年的天大心愿。
父母每每提起那段揪心的时光,眼中哀怨不止,心中都是一次震颤。以后的几十年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变好,节俭、朴素都是父母身上最闪光的品质。也许长期受到父母的感化,铺张和浪费向来都被我所不齿。
评论